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养生保健

【健康】看五点捏五穴,轻松度过三伏天

日期: 2018-07-24 来源:

   

  俗话说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一年当中上蒸下煮,既热又湿最热的三伏天就要到了,此时署湿难耐感觉会油然而生。患上署湿邪气有什么症状呢?胸口闷,浑身酸痛,头脑不清,懒得活动,您可能湿气重!

   

  看这里,断湿气

  看形体

  中医有说瘦人多痰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看状态

  湿气明显的人士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

  看胃口和食欲

  湿气重的人士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看大便

  体内湿气重时,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人也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看耳朵、头发

  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

  中医讲一湿不除,百病滋生,平时除了多吃除湿的食物,还可以按摩穴位祛湿气。下面就教给大家一个简便的祛暑湿的方法。

   

  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功效: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对湿疹等皮肤病症也有效果。

   

  天枢穴

  位置: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

  按摩方法:先排去大便,仰卧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解开腰带,露出肚脐部,全身尽量放松,分别用拇指指腹或者掌心压在两侧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指力以能耐受为度),持续4―6分钟,将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整个治疗过程仅需数分钟,腹中即感舒适,腹痛、腹泻停止。绝大多数能一次治疗见效。

  功效: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经临床摸索发现,天枢穴有其特殊的作用。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按压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胃肠、消炎止泻、通利大便等功能,既通便,又可止腹泻。按压刺激此穴,可疏调肠腑、理气消滞、通便。

作者:王秋平

单位: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编辑:郭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