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养生保健

【健康】张其成:养神,通往幸福的修心之旅

日期: 2019-06-12 来源:

本文作者: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食鄰切。其中,是天空中闪电形,的本字。字在甲骨文里是一个象形字(图一),像神秘而令人惊恐的霹雳,朝各个方向开裂的闪电。

 

(图一)

古人觉得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称之为神,在古人朴素的思想观念里,变化莫测、威力无穷的就被视作神灵,是生出、主宰天地万物的那个,要敬畏。从示则是与天人沟通有关,字在《说文解字》里解释是: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其字形见图二,下面垂下来的3条竖线,代表日、月、星,象征上天垂示征象,显示吉凶,求告者可以通过这些征象趋吉避凶,化凶为吉,指导人事。

 

(图二)

那么,本义上就蕴含着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观念——“的观。而这一观念有着两种至今都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其一是是以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不管是敬天、敬神、敬鬼,还是敬人、敬己,首先得意识到敬的对象不是我自己,至少不是和我完全一样;其二,在行为层面往往以主观能动的行为为归宿,是一种基于内求而生出来的克己复礼的行为。在这一层面上理解的观念,就展现出一种自由气象——思想上由自己做主,行动上能充分实现主动性。

养神,从本质上说,也不外乎以上两个朝向——内求、主动,即自己做主,通往幸福。

 

中医的

在中医学看来,神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广义上,生命活动的一切外在表现都叫,它统领人的精神、意志、直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也包括人体的生命活力和自愈力。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心是君主之官,我们所有的行为活动都是从心出发的,心包含了脑。的主要功能在思维、思考,养生先养心,心安则人安。

养神关键在

国学养生的很多流派在养神上有一个共识:养神关键在调心调心要诀是

所谓就是止息一切杂念。用道家术语来说就是:让识神进入高度安静、轻松自然的状态。道家(尤其是后期道教)将人的心神分出元神”“识神元神偏指先天的、内化的潜意识,识神偏指来自感官的、关于外物的知识和情感。道家修炼理论认为,入静功夫有利于减少识神元神的干扰,有利于修炼,有利于健康。

人只要醒着,感官就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刺激,内心就无时无刻在被内外刺激扰动,不容易,难以维持。所以,尽管理论上对养神来说更根本、更有效,但道家养神并非只设一种法门,在此之上,还有另一种功夫叫存想。如《黄庭内景经》中认为修炼的根本是凝神于黄庭气穴,专一观想所设定的景象,然后配合上呼吸、咽津、引体、导气等手段,通过调心,使心身、魂魄相守,进而使整个身心处于和谐的最佳状态,达到养生、益智的目的。

在佛家看来,有修戒、定、慧三学之说,其中”“二学的核心也都跟有关,是一种内心处于平静、安宁、专一的状态;培育方法叫,即止息烦恼、致力于内心平静。

儒家经典《大学》里有修身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格物致知之前还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进阶功夫,其中止、定、静、安都跟心神之密切相关。

具体养神法:五心养生

对现代人养神来说,认识到本心本性的自主性、主动性,还能够静下来,当然也能自然而然地生出智慧来,从而达到身心的祥和幸福。如果非要介绍一些操作性的方法,那么五心养生就是笔者多年来总结出来的,推荐给大众。

心态平和

苏东坡被贬瓜州时结识了佛印。苏东坡当时学佛,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经恬淡虚无了,于是就作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然后派书童渡过长江送去给佛印。佛印看后,批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一看,特别生气,立即去找佛印理论。佛印见他气呼呼的,不禁哈哈大笑:你还八风吹不动呢,我写放屁两个字,你就渡过长江来向我问罪了,我看你是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真正的心态平和,得时时刻刻保持少欲清静的心态,现代人的一切困惑多是因贪造成。所以,老子告诉我们一个字,越多越困惑,越少、越简单,反而快乐。

心情快乐

保持快乐、悠闲、自足的心态。《黄帝内经》说美其食,任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其实是告诉我们,吃任何东西都要觉得味道很好,穿任何衣服都觉得合身,无论居住的地方大小都觉得安稳,保持一种高兴的情绪,就能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心地善良

人的淳朴、健康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保持善良的本性,多行助人之事,广种福田,能使内心获得滋养,获得健康快乐。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善良、助人、感恩的人,往往幸福感更高。

心胸开阔

安徽桐城县有个景点叫六尺巷,讲的是清代一个叫张英的大学士收到老家桐城的家书,说家里和邻居都盖房子,邻居把墙砌得挨着自家了。张英就回信说: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后来双方都主动让了三尺,被传为佳话。忍让、宽容让人获得精神的快乐,身体也会更健康。

心灵纯净

现代人过多关注物质生活,追名逐利,俗物缠身,总喊着心太累。道家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便是要我们抛开欲念,使心灵纯净,无以物累,不以形役,回归达到自然纯真的状态,心灵纯净,纤尘不染。

总之,养神的方向是内求,唯有内求才能最终达到自主、主动和自由,进而体验到健康幸福。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王迪

审核:朱蕗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