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养生保健

疫情期间老年人如何调摄且听宣武中医如何说

日期: 2020-03-13 来源:宣武中医医院

  新冠肺炎作为突发传染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在国家严格控制及一线医务人员全力救治,目前每日发病人数逐渐下降,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老年人因为高龄体质偏弱,基础疾病多,服药物多,是防治和保护的重点人群。

  根据老年群体的特点,宣武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孟湧生从中医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内养正气,外避邪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人体抗病能力,及机体对于疾病的修复能力。正气的强弱决定是否发病及发病后康复的速度。中医讲调摄正气,主要是调整机体到最佳状态,以具有抗病能力及病后的机体修复及康复的能力。

  在强调机体正气的抗病能力同时,《黄帝内经》同时提示我们对于邪气,中医重要的理论是"避其毒气"。对于新冠肺炎老年人的策略是避免染病,对于"病毒邪气"老年人一定要采取"避"的策略。如何"避"邪,一定要听从疾控部门的部署:居家、勤洗手、少聚集,出门戴口罩、定时开窗通风、室内消毒、合理生活起居等都是避"邪"的手段。

  法于自然,顺应四时

  中医学的特点是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变化影响人体功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惊蛰之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体阳气逐渐旺盛,气血逐渐充沛,顺应春季变化,需要做的首先是调摄精神。

  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期间,老年人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多虑、多思,担心家人、担心社会、担心疾病的进展等。中医学认为情志的变化可以加重或缓解病情:"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惊则气乱"。各种不良的精神状态会导致机体功能的减退。因此对待大量的网络、媒体疫情信息,老年人需要筛选信息来源,相信医务人员一定能控制疾病,避免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性影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养生心态老年人可以学习:"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此外,初春之际,气温不稳定,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老年人生活起居及作息安排上应以去寒就温为原则。在衣着方面总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宽松舒展, 另一方面又要柔软保暖, 并且还要做到衣服不可顿减。

  饮食起居,形神兼备   

  中医学认为饮食要有节度,不应过饥过饱或偏食某味,食物合理搭配,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中医讲求饮食要与季节相适应,在春天,应该适应肝气疏泄和春阳升发的需要,进食与春季相应的食物,如春笋、韭菜、香椿、菠菜、柳芽、荠菜等应季蔬菜。其中韭菜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作用。而菠菜据《本草纲目》记载,可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

  老年人每天膳食结构以清淡、均衡为主,要保证充分的谷物、优质蛋白、新鲜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以鱼、牛肉、鸡肉为宜,如果不吃肉,每日一个完整鸡蛋加一个蛋白基本达到每天蛋白的摄入。蔬菜以每天300-500克(6两-1斤)为宜,如果血糖无异常,每天可以吃少许大枣有补脾和中的效果,血糖正常的老年人每天吃200克(4两)的新鲜水果。老年人居家美食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每天盐的摄入不用超过6g,烹调油不超过30克。老年人保证每天饮水量1000-1500ml,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有心衰的老年人饮水量要严格的控制。老年人建议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不喝含糖饮料。

  宋代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此法同样适用于老年人,每餐七、八分饱,可以调控体重、调控血脂、延长寿命。

  按时服药,动静结合,管理身心 

  老年人的特点是基础疾病多,多种疾病并存,吃药的种类和数量多。不要因为药多而停药,不要因为没有症状而停药,不要因为吃药麻烦而停药。对于血压,要做到早晚监测,血糖要做到每周|每日的居家自我监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识别突发的心悸、胸痛、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症状,不要因为惧怕病毒不去医院就诊。

  春季本应多进行户外运动、抒发心志,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应减少外出,老年人需要调整运动方式。可每日定时开窗晒太阳0.5-1小时,有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每天有氧运动半小时,可采用气功八段锦、呼吸吐纳等方式,还可以采取室内行走法,快步在室内行走30分钟左右,出现微微出汗,心跳增快(运动心率=170-年龄),每周5-7次为宜。老年人不宜整日看电视、睡觉、"葛优瘫",否则易导致气血运行迟滞,出现各种疾病症像。

  良好的情绪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持续的药物治疗,规律的运动锻炼,达到中医"阴阳平衡"的机体状态,可以帮助老年人顺利度过新冠疫情的居家隔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