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草木青翠,春天是一年希望的开始。但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这个季节对身体有着不小的"考验"--流鼻涕、流眼泪,皮肤又痛又痒,红疹……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这个春天,连续不断的喷嚏声,可能会吸引来众人惊恐的目光,那么……
什么是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分为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它涉及很多脏腑器官,以皮肤、五官、呼吸系统和消化器官多见。
春季常见的过敏反应为速发型过敏反应,根据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接触到某些过敏原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瘙痒、红疹等;呼吸道黏膜接触到过敏原时可能出现喉头发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眼睛接触到过敏原会红肿、流泪、酸痛,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湿疹、荨麻疹等。
为什么春天容易过敏?
春天百花盛开,人们户外活动选择的地点大部分都是植物较多且生长比较茂盛的地方,接触花粉的机会也就会增多;春季大风天较多,空气较干燥,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就会增加,因此对粉尘敏感的人来说,会直接引发过敏反应。因为季节的变化,空气中会直接散布花粉跟细菌孢子等容易引发过敏的物质,如果这些物质直接接触到皮肤的话,也会增加皮肤出现过敏的可能,引得皮肤瘙痒等情况的出现。
春季温差较大,温度的变化让有些皮肤敏感的人出现脸色发烫、发红的情况,有时候还会直接引发过敏的情况出现。
过敏会致命吗?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以导致休克、心脏骤停甚至死亡。这是由于过敏时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心脏适应不了这种骤然的变化,会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或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功能衰竭的表现,甚至心脏骤停,因此必须予以重视。
出现过敏反应后怎么办?
多首先用药物来对症治疗,尽量减少过敏原对器官的损害。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如下几类:
最常用的为抗组胺类药物,主要包括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赛庚啶、息斯敏、特非拉丁等,对皮肤黏膜过敏的疗效较好;过敏反应介质抑制剂,主要包括:色甘酸钠(咽泰)、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咳嗽等。
钙剂,主要包括: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通常采用静脉注射。
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并不常用于季节性过敏,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对于没有过敏治疗经验的患者,均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如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前往急诊救治,以免危及生命。待症状缓解后,必要时应考虑脱敏治疗,因为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但此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过敏性疾患,应在正规医院进行。
无论是否适宜脱敏治疗,患者都应尽量找出过敏源,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此类物质。
防过敏于未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①所以春季外出时候应该尽量不要将皮肤裸露在外,脸部也要戴好口罩。
②保持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双手接触了花草、动物皮毛之后。
③"敏感性"皮肤的人,平时应多用温水清洗皮肤,在春季花粉飞扬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外出,可于早晚使用润肤霜、以保持皮肤的滋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④注意床垫、床底、被子、枕头、沙发、地毯、窗帘、绒毛玩具等,所有容易积尘的地方定期吸尘清洁。
⑤肠胃不好也会诱导过敏,会导致更容易吸收食品中的过敏源。因此易过敏者亦应注意胃肠的调护。
⑥目前昼夜气温仍较大,早晚气温较低,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抵抗力减弱。饮食上要增加豆类制品、蛋鱼肉类等蛋白质含量食物的摄入,以增加人体耐寒能力。此外,要摄取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含维生素D的小白菜、柑橘、柠檬等水果,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含维生素E的卷心菜、花菜、芝麻等。
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较多的"口罩过敏"现象,怎么办?
首先需要确定所戴口罩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轻度的过敏无需处理,一般在摘下口罩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若超过1天,过敏症状仍未得到改善或有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医对过敏有着怎样的认识?
中医对过敏性体质的认识更偏重于从认识脏腑入手,去平衡调节脏腑的阴阳气血。从中医角度分析,人体之所以会发生过敏现象,还是因正气不足,使机体免疫防卫能力下降,从而不能抵御外来物质的侵袭,而人体正气的不足,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得功能紊乱及气血失调有关,因此要想尽力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就必须调节上述脏腑的功能,提高人体对各种过敏原的抵抗防御能力,从而改善过敏体质。用药需中医医师根据不同的体质予以配药。
在此推荐一些有效穴位,可自行对其进行按摩刺激,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过的作用。一般自行按摩以每个穴位按3-5分钟为宜,有酸胀感觉即可,可常进行按摩的穴位有: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迎香、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