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热潮湿,在这苦夏的季节里,我们该怎样养生呢?我们就来聊聊夏季-我们的日常养生之道。
一、饮食篇
古人云:"安身之术,必资于食", 也就是我们挂在嘴边的"民以食为天"。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夏季饮食要强心健脾,那么夏季我们该怎么吃才健康呢?
1、多吃清心、养心的食物。
夏季要养心神,应该多吃一些清心、养心的食物,一般苦味的食物具有清心的作用。
《金匮要略心典》曰:"苦者,能泻,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等作用。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茶水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2、不可过食生冷。
气候炎热时适当吃一些冷饮,能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温作用,但不可食之过多。过食生冷会损伤脾胃,影响食欲,甚至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腹痛、腹泻等疾患。
3、讲究饮食卫生。
膳食最好现做现吃,不要吃隔夜的饭菜。肉菜砧板要分开,不要混用。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
二、起居篇
1.作息时间
《黄帝内经》:"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天昼长夜短,宜晚睡早起,一般早上6点起床,晚9点以后睡觉。
我们不仅要夜卧早起,有条件的中午尽量小睡片刻。午休的时间一般在11点-13点,以30-60分钟左右为宜。这样可以养足心脏阳气,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2.居住环境
夏季多暑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好伤人体阳气。所以我们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以免感受湿邪。
3.穿衣
夏季暑热之邪当道,皮肤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因此,要适当的少穿衣,要穿一些轻薄、透爽、吸湿性好、颜色浅淡、宽松的衣物。
4.做好防疫措施
今年的夏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新冠病毒疫情还没有被消灭,所以我们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做好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做好室内的通风消毒,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三、情志篇
《黄帝内经》中提到:"夏三月,欲安其神者……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说的就是让我们清静少欲,安神定志。
夏季高温潮湿,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脾气火爆,防止心火内生,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四、运动篇
夏季炎热,切记运动量不宜过大、剧烈,避免由此造成的汗出过多而损伤心阴。我们运动时多选在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以游泳、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练气功等方式为宜。运动后要适当补液,切勿冷水冲头、洗澡。
五、防病保健

夏季气温高,湿浊重,蚊蝇昆虫及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人体此时消耗也较大,抵抗力下降,较易患病,所以我们要注重夏季多发疾病的预防。
1.肠道疾患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它除了与蚊虫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
2.感冒
夏日由于出入温差过大的空调房间,或者过于贪凉、冒雨着凉等情况多有发生,伤风感冒时有发生。所以大家要注意室内空调的温度不宜太低,以26℃为宜,也不要直吹空调、电扇。
3.皮肤病
夏季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迅速生长,再加上这个时候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容易引起足癣、痱子等疾病。而且夏季多蚊虫,一不小心还会出现虫咬皮炎。
4.中暑
夏季气温高,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外,难免会引起中暑。所以我们要注意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尽量不要直接暴露在阳光之下,穿衣要轻薄,及时补水降温。
以上便是夏季养生的法宝,只要您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做,相信您一定能度过一个惬意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