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疗服务 > 养生保健

秋季如何养生更健康

日期: 2020-09-21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也较干燥,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过"春捂秋冻,百病难碰"这条民谚,这句话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

  "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是一条养生谚语,是古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秋天的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过早地穿上厚衣服,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适应,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自身功能的调节。当然"春捂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而且要适度,不能蛮干,要根据气温变化和自身情况,适当地增减衣服。

  立秋当心"秋老虎"

  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所以民间称为"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一天的温差变化较大,早晚比较凉快,但是白天依旧阳光强烈,温度很高,让人无所适从、精神疲惫,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因此,对付"秋老虎"肆虐,首先必须要注意养神,合理安排起居,做到规律生活,保证自己有充分的休息,以免身体过于疲劳,晚上一定要早睡,不能熬夜,然后还要注意调养脾胃,建议多吃一些和胃、祛湿热的食物,比如山药、扁豆、薏米等,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地恢复,另外,冰淇淋、冰镇饮料等生冷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以免让脾胃受损。

  贴秋膘,要适度

  "贴秋膘"进补不等于只增加肉类、脂肪的摄入,而是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合理膳食,均衡调补,尤其老年人,胃肠消化功能下降,不宜大量"贴秋膘",如果确有气血亏虚的现象,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在调理脾胃功能的基础上适当进补,以免产生腹胀、腹泻、呕吐等虚不受补的症状,也很常见。

  防秋燥,解秋乏

  "秋乏"的原因在中医看来主要与人体正气虚弱,尤其是"阴伤"有很多的关系。"阴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夏季的暑热不断的耗气伤阴,另一个原因是秋燥对人体津液的进一步耗伤。

  适合秋季的运动

  秋季是开始御寒锻炼的最佳季节,御寒锻炼不仅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心肺等多系统的功能。当然御寒锻炼也不能盲目进行,无论是运动方式还是运动量都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常见的锻炼方式有慢跑、登山、游泳、健身操、武术等。尤其像登高,众所周知,温度随海拔升高是降低的,登高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接触冷空气的过程,温度的变化能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