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1.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药管理
  2. [制发单位]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3. [实施日期] 2023-07-21
  4. [成文日期] 2023-07-21
  5. [发文字号] 京中医政字〔2023〕54号
  6. [失效日期]
  7. [发布日期] 2023-07-21
  8. [有效性] 现行有效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2023-07-21 来源:

北京市各有关医疗机构,衡水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衡水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管委会,衡水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在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中,推动衡水市与北京深度合作,巩固京衡“名片”工程成果,建立中长期合作规划,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衡水市人民政府决定联合启动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并制定了《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遵照执行,并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衡水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1日


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北京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和衡水市的地缘与生态优势,推动衡水市与北京深度合作,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衡水市人民政府在第一阶段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成绩、拓展合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全力推动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工作,本着谱好“回归、扭转、破题、拓展、重构”五篇文章的任务目标,加快推动中医药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促进京衡中医药事业数字化转型,巩固京衡“名片”工程成果,建立中长期合作规划,以达成协同发展3.0版跨越式发展合作标杆性成果为基点,明确建设路线图,细化合作施工图,打造一批突破扭转衡水中医药发展重点难点的新名片,利用3—5年的时间,提升衡水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衡水中医药优势资源均衡发展,扩大衡水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价值,提升衡水及周边地区百姓健康福祉。

二、铸成京衡“名片”工程高质量发展八张新名片

在充分总结第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推行“8+3”建设计划,双方合力打造京衡“名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八张新名片,并重点推进“学术、服务、人才”三个匹配的平台支撑建设。

(一)联合创建京衡中医药协同全面绩效评价高效名片

为进一步促进衡水各中医医院在“专科实力”“人才结构”“传承底蕴”“科研基础”等四个方面内涵发展,将中医药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指数中的“基础原貌指数”和“支持指数”作为年度常态化评价指标,明确各级公立中医医院当前的发展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同时,制定“基础原貌指数”和“支持指数”的达标值及相应绩效,助力衡水各中医医院提升内在实力,促进综合服务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衡水市、县两级政府要全方位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强化政府关注和引导,将京衡“名片”工程重点指标纳入各县市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推进健康衡水建设考核。将京衡协同发展纳入医院管理绩效考核重点指标,到2027年底,推动全市中医医院诊疗量占医院总诊疗人次达到13%。在效益指数方面,提升衡水地区居民中医药服务应用率及各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

(二)全面打造中医药三建示范标杆名片

以供给双方同质化发展为抓手,总结京衡“名片”工程第一阶段医联体合作经验,持续推进京衡医联体、协同重点专科、名医传承工作室站建设。

进一步赋能医联体合作新功能、新价值、打造新标杆。到2027年底,医联体合作扩建至12个,并打造成为学术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合作新标杆。

积极开展26个分级协同重点专科建设,包括4个省级以上“领跑类”重点专科建设、10个市级“并跑类”重点专科建设、12个培育型“追跑类”重点专科建设。到2027年底,衡水各重点专科病床总数达到69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专科人才队伍达到400人,将协同重点专科炼就为有思考、有举措、有成效的标杆。

以1.0版室站建设为基础,到2027年底,增加不少于10个有影响、有传承、有文化内涵的名中医(含当地)室站,建立衡水本地室站传承体系,培育不少于20个室站人才团队,筛选出衡水市级室站人才标杆团队。遴选10名北京优秀专科指导老师,为衡水培养不少于20名重点专科骨干人才。5年内,通过线上跟师、线下进修、阶段考核等形式,逐步夯实衡水专科人才队伍,为专科建设培养一批中坚力量,带动各重点专科团队建设。

(三)积极共建衡水区域中西医协同示范化发展创新名片

借助北京力量推动衡水市中医优质资源均衡布局,推进衡水市综合医院建设7个中西医协同专科,强化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重点专科建设,推动综合性医院中医技术的全面应用。通过5年建设,中西医协同专科标杆科室比率达60%,推动市人民医院成为中医药应用标杆性医院,中医科(肿瘤专业)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开展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团式帮扶,力争实现基层帮扶全覆盖。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示范中医馆建设,建设不少于5个具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标杆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

借助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医疗优势,推动深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院区建设,实现人才培训、学科建设、重点专科、适宜技术、医院管理等多维度的协同发展。借助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医工结合优势,推进深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智慧化建设,力争将深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衡水市中西医结合发展标杆性示范单位,并逐步带动深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深州市中医药文化资源,建设名人(崔月梨)故里、陈列室。

(四)聚焦营造衡水市中医医院跨越式发展鹏程名片

推动京衡“名片”工程旗舰医院场景建设暨衡水市中医医院“1248”发展。围绕“一核、二景、四梁、八柱”的内涵建设,采取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全面达标的推行措施,推动医院向未来医学前沿发展,成为衡水中医医学研究的“桥头堡”。利用3—5年时间,将衡水市中医医院打造成河北省品牌中医医院、省六强中医医院、衡水市中医药健康服务标杆医院。

(五)全力塑造京衡中医药人才培养风采名片

拓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培养,打造“千人”计划。每年遴选4项适宜技术对衡水方面相关学员开展初、中、高三级培训和考核;遴选1.0版培养的优秀适宜技术人才,开展中、高级培训和考核;助力推进市、县两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基层乡村医生适宜技术规范培育。力争为衡水地区培养不少于1000人的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适宜技术人才和尖兵团队。5年内,建成不少于5个区域示范效应的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做到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明显规范,每人至少熟练掌握5种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

发扬京衡“名片”工程第一阶段挂职效果,每年双方继续互派挂职锻炼人员不少于10人。设立分级分类挂职模式,即“院长级”挂职、行政管理科室(科研、院感、质控)挂职、学科科室主任挂职,并鼓励北京中医“五联动”基层学员到衡水医院挂职科室主任,为京衡两地储备一批“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衡水市须匹配挂职人员奖励和保障机制;北京各项目单位应鼓励中青年人才、博士研究生等开展挂职锻炼,并建立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等方面的优先机制。京衡双方每年对挂职人员进行考核评优。

衡水方面医院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进修机制,将中医药人才按科室、职称、学历、临床经验等方面进行划分,分级别、分批次、分阶段进京开展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管理课程的学习,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同时建立保障机制,畅通进修渠道。设立中医纳贤机制,广邀四方贤手,返聘退休中医专家、吸纳高学历中医人才,健全一系列奖励与保障措施,构建引人才、育人才、留人才的全方位储备培养体系。

(六)绘制中医药文化回归内涵名片

以中医回归为本源,加强京衡两地医疗机构和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燕赵医学研究基地,支持“燕赵书院”落户衡水,共同推进“扁鹊杯”征文大赛,遴选出一批“燕赵中医学派”领军人物,深入研究燕赵中医学派源流。做好京城名医馆品牌输出,推动完成京城名医馆衡水分馆建设,配置面积2000平方米,建成北京、河北两地中医名家汇聚之地,燕京、燕赵医学交融之地。依托京城名医馆衡水分馆,推进衡水市中医药回归建设,深挖中医药文化内核,弘扬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医药服务能力。

积极延伸京衡“名片”协同发展辐射面,挖掘中医药对一二三产业的价值。支持开展中医药种植产业示范园建设,推动中医药优质种苗繁育规范化。结合衡水地理环境,孵化一批健康类种植产品基地。开办衡水湖中医药文化节,打造一个中医药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健康节日,吸纳京津冀及鲁、浙、豫、沪等地的中医药领域高峰人才参加中国•衡水湖中医药高峰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京衡医联体、协同重点专科、室站合作单位开展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合作。依托衡水湖自然资源底蕴,建立环衡水湖中医健康养生带,分段建立中医健康功法示范展示点。积极推动京衡两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携手共进,打造主题之旅,推动健康旅游事业发展。

(七)全力打造重点建设中医药数字化转型智慧名片

拓展京衡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合作,开展信息技术交换及人才培养。借助北京经验建设“衡水市智慧中医医院”,带动衡水地区中医药事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到2027年底,衡水市中医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达到5级标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京衡医联体均开通常态化互联网联合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智慧中医合作。建立工作清单,实行月度汇总、半年(全年)考核,确保互联网联合门诊定期、定科、定人的有效开展。同时持续打造中医药京津冀空中大讲堂品牌,助力衡水中医药事业的数字化转型。

(八)全力塑造京衡中医药协同人群健康幸福名片

开展以“中医眼健康、中医脊柱、中医体验课、中医药文化、中医治未病”等内容为主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科普进社区活动,制作适合中小学生的中医药在线课程,指导社区开设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栏,开展季节性中医养生保健讲座,推动中医药应用扎根基层。5年内,将中医文化进校园和中医药科普进社区活动打造成衡水特色品牌,推动衡水市百姓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助力衡水市百姓应用中医药知识进行未病防治、慢病疗养,提升人民健康指数。

实施“中医妇幼健康筑基关注计划”,重点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与安平县中医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与饶阳县中医医院的妇科合作;重点打造北京按摩医院与衡水市妇幼保健院的协同合作。以衡水市中医医院为主体,联合县级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共建京衡“名片”工程康复专科联盟,逐步推进联盟成员单位的科研、管理、教学、诊疗等合作。同时京衡两地应积极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合作,实施衡水市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工程试点建设,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医养结合)骨干团队,打造区域医养结合品牌特色,破解医疗、养老民生难题,提升衡水人民幸福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将京衡“名片”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点工作。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京衡双方主管部门要定期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通报表扬,对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

(二)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合作推进机制、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和重大项目沟通,推动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要建立合作效果评价机制,将京衡两地落实情况实施一体化评价。

(三)加大“名片”工程宣传力度。各地各相关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名片”工程创新成果、先进典型和有效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名片”工程,切实营造出人民群众使用中医药促进健康的浓厚氛围。

附件:1.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项目明细

   2.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重点项目清单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