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索  引  号:/ZK-2021-002636

公开责任部门:

信息名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20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情况

文       号:

信息有效性:

生成日期:

发布日期:

内容概述:一、总体情况2020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根本准则,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促进中医药与公共卫生体系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传承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和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等方面,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审议稿),解决北京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中医药传承体系不够完善。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20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自查情况

日期: 2021-01-06 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一、总体情况

  2020年,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坚持人民生命至上,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根本准则,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发展上形成“北京方案”,建立符合北京中医药发展特点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政策体系,构建北京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承办市政府折子工程1项、14项年度绩效主要任务、6项年度绩效自管任务、13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对2019年市政府绩效考评中反馈的事项全部整改到位,各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全面高效履职

  1.守护生命健康,在抗击疫情中充分彰显中医药优势

  中医药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果。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实现“保证中医师上到疫病救治第一线、患者第一时间吃上中药、有效取得第一手病例资料”“三个第一”的目标。全市派出百余名中医药专家赴武汉等疫情重灾区参加抗疫,开展全市培训、培养国家级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在全市定点医院收治病区派驻中医师,并设立临床、科研、管理“三岗”人员;指导地坛医院专门开辟中医病区,对收治患者实施以中医为主导的多学科治疗;在定点医院建立中西医双组长双查房制和三类三步骤(“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院、区、市”)精确治疗定案制,保证24小时提供中药饮片煎煮服务,处方下达2小时内让患者服上中药。实施按病情分类的三级专家指导机制,实施按机构分区域的“五片区五指导”中医呼吸病专家包区指导机制,建立急危重症中医药救治会诊机制,发布中医药预防方和治疗方,发布出院患者康复和护理指引。北京市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率为90.78%,总有效率为87.46%,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中医药治疗率为81.63 %,使用中药汤药的比例为93.75%,中医药治疗有效率为96.25%。开展社区重点人群中医药预防服务168.16万人次,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提供中医药预防饮服务累计受益163.07万人次。

  中医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筑牢防线。通过签订责任书、实施风险清单管理、制定防控薄弱环节指引等措施,对归口机构强化院感防控闭环管理。组建近百名专业人员对16家归口管理机构派驻督导员开展驻院督查,及时强化院感防控举措,加强监督管理和惩处力度。本单位实现新冠肺炎零感染。

  中医药科技防疫发挥重要作用。定点医院实现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所有病例均入组记录并开展大数据分析研究。设置科技发展资金专项,立项2020年度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应急科研专项,首批遴选了“银丹解毒方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临床研究”等5个专项,6种抗疫中药成功取得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备案批准。

  加强线上线下结合疫情防控培训。全面提升中医药防治能力、科研能力及应急管理能力,组织设立“通识类、实践类、经典类、杂病类、全科类、西学中类”六类115个课件的“中医药新冠肺炎防治知识公共课”,形成“六位一体”系列学习课程,同时推出定点医院中医药专家包区指导多学科查房授课直播,“公共课”吸引北京地区9万多人、240万人次在线学习,科普宣传视频指导百姓科学防控、有效防控。

  2.深化中医药改革,在转变服务模式中满足群众健康新需求

  推进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参与《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编制,加快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17家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已经完成发热门诊建设或改造,2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已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和能力,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均已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医,三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已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以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在地坛医院、佑安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基层及中医院特色回归。试点建设32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指导下的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社区,满足社区群众健康生活新需求。研究制定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特色回归指数,逐步推行指数管理,初步建立完成了中医特色回归指标(初稿)。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精准扶贫。继续推进京廊中医药协同发展“8.10”工程和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基本完成京廊中医药协同发展8.10工程各项工作任务,京廊两地医联体、协同专科、传承基地等项目均建立有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京廊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遴选和培养。推进京衡共建10个“1+1”中医综合医联体建设,远程开展京衡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交流,推进衡水医康养一体化服务建设。建立中医特色回归指数管理制度。北京16家三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内蒙古16家、宁夏13家、西藏5家、甘肃1家、青海2家、新疆4家共41家中医民族医医院。开展临床带教、疑难病例讨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帮助受援医院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实施医院文化建设。

  3.突出顶层设计,在完善治理体系中保障中医药依法发展

  中医药立法取得关键性突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依法发展得到有力保障,市人大、市司法局提前介入,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围绕立法关键问题多次协商形成共识,将中医药抗疫中的好经验予以固化。2020年11月27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将于2021年5月1日施行。

  中医药政策体系逐步深度融合。启动完成《健康北京中医行动》编制工作。从促进中医药与公共卫生体系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传承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和现代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等方面,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审议稿),解决北京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

  4.坚持创新驱动,在教育改革中打造高层次人才高地

  打造中医药继续教育改革新品牌。建立分层分类、逐级筛选的遴选推优机制,遴选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优秀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40个,举办精品讲座60场。实施特殊人群定向扶持,推进盲医继续教育项目工作,为全市300余盲人医生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结合疫情防控增加继续教育课程99项,全年累计完成继续教育项目200余项,线上执行140余项,为92万人提供中医药继续教育线上学习。

  打造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新增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室9个,新增室站分站15个。北京中医药大学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高级研修班入选北京市高级研修班,陈可冀院士申报突出贡献中关村奖。积极推进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开展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小讲课教案评比活动,实施住培正面引导+负面清单管理。加强住培课程建设、标准研究,圆满完成990名学员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新招录的1063名学员进入基地培训学习。

  5.传承文化精华,在扩大开放中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智慧中医助力大型文化宣传活动。梳理调查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召开北京市传统知识收集整理暨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培训会,启动2020年度北京中医药文化资源调查项目申报工作,58个项目入选,13个区将启动区域文化资源调查工作。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十二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首次推出“中医云展平台”,通过技术后台实现VR展示、互动看展等在线功能。文化宣传周依托“名中医身边工程”项目,超过百支名医团队开展了中医药下基层健康咨询服务活动,将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开放中医助力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完成“新开放”相关工作年度任务目标,建立“北京远程健康服务”平台,服务世界各国疫情防控,为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开展远程咨询、产品服务等,覆盖国家达198个,入驻北京企业14家,海外销售网点166个,海外诊所32家。筛选一批安全有效的中成药品种和中药处方,协调北京中药企业储备生产,以多种渠道推进中药出口工作。举办服贸会中医药主题日启动仪式暨第五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大会。20名来自10多个国家华侨华人中医药代表参加了线下活动,2万余名全球观众通过网络视频观看活动直播。

  国际中医助力全球抗击疫情。举办线上交流活动,与埃塞俄比亚、巴西里约等开展线上疫情交流合作,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开设新加坡教育培训专场,优选抗疫一线的专家为新加坡地区的中医师讲授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等课程,向20余个国家地区捐赠防疫中药。

  (二)全面依法行政

  1.推进中医执法工作

  对全市相对活跃的小儿推拿机构进行检查,对涉医违法违规的予以立案处理,涉嫌违法违规宣传1家,移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针对实施备案制的中医诊所依法执业情况的暗访,对中医诊所是否存在违规宣传及超诊疗范围执业行为进行检查,目前暂未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截止11月底,全市共计行政处罚中医医疗机构(仅医政专业)58户次,警告22户次,责改38户次,取缔1户次。

  2.开展依法执业普法培训

  为进一步强化全市中医医疗机构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法治意识,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增强依法执业能力,依法防控突发事件,市中医局组织全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医务处、医患处、病案室、质控办、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以及急诊科等一线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依法执业培训,累计培训200余人次。为提升中医诊所依法执业能力、强化卫生监督人员中医药执法能力,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对全市备案制的中医诊所负责人及各区卫生监督所中医执法骨干共计200余人开展依法执业线上培训。完成全市2000余名医疗从业管理人员"八五"普法线上培训,微信公众号推出中医药普法宣传专栏。

  (三)全面预算管理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对市审计局年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其中:实有账户结余资金已于2020年7月23日上缴国库。我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修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通知》(京中医办字〔2019〕153号),做到应买尽买。我局制定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在制定购买服务目录、编制预算、预算执行、信息公开、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方面建立了管理机制,对购买服务实施全过程监管,保证按规定履行合同,实现绩效目标,确保预算资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

  (四)全面优化服务

  优化政务服务审批。深入开展“放管服”,着力推进“减环节”,推进我局政务服务事项内部流程再造,按照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对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师的相关许可事项内部流程进行精简,压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完成压缩时限12%的要求。开展政府服务事项申报材料的精简工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度精简了材料数目,完成了市政务服务局提出的精简掉20%的要求。深入开展一窗通办。除个别事项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外,我局已将绝大多数政务服务事项均纳入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实现全部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委托受理,大部分事项实现在政务服务大厅授权办理,并据此完善我局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推进办事指引的清晰化。深入开展“一网通办”,推进网上政务服务深度,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推进实现医师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电子证照化,进一步便利群众办事的跑动次数,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事办理深度。四是深入开展“接诉即办”,对于北京市卫生热线12320所接的市民的政策查询、业务咨询、投诉受理、难题协调等方面问题,按照“接诉即办”的原则,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理,确保市民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加强行政许可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以官网“百姓心声”栏目、微博“北京中医局”、微信公众号“首都中医”等为重要的载体,加强与广大群众在中医药政策等方面的互动,及时回复群众诉求,完善群众与我局政民互动的工作机制。疫情爆发以来,我局持续组织驻院式督查指导,至今服务中央8所中医医疗机构1259户次, 共计出动派出专家1259人次。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北京中医药发展与北京首善之区的定位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中医医疗服务供给量占比仍然不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比较弱,没有完整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行业治理体系仍有待完善;二是中医药信息化存在滞后现象,适应中医药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尚不健全,国际化渠道尚待畅通;三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中医药传承体系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