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较多,加之原发病重,基础疾病多,故救治难度较大。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后续一切治疗的前提,通俗的讲也就是"先保命,再治病"。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是先要有精准的评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ICU近期收治一例“腹腔巨大肿物切除术”术后患者,原发病重,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
患者病情
术中切除的肿物大小40*30*20cm,累及大网膜,手术耗时长,术中失血量大,发现腹腔感染严重,术中血压下降,输注大量晶体液、悬浮红细胞、血浆,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术后未拔除经口气管插管,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转入ICU。入科时APACHEII评分25分,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存在严重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损伤、重度贫血,加上术中可见严重腹腔感染,病情极其危重,生命垂危。
抽丝剥茧,制定三维立体救治方案
朱耀文主任带领ICU团队紧急评估病情,分析认为此患者治疗要遵循以下四步:
1.目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重中之重,液体复苏势在必行,而进行准确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与动态监测是制定准确复苏方案的前提。要整合床旁超声评估、CVP的测定、血气分析动态分析、血肌酐的动态观察、NTproBNP监测等监测技术对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
2.坚持复苏-优化-稳定策略,分阶段有序进行复苏,防止胶体渗透压上升后大量液体回流对心脏的巨大冲击。
3.加强原发病腹腔感染的治疗、严重酸碱失衡的治疗、重度贫血的治疗、凝血异常的监测与治疗等。
4.病情稳定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
命悬一线到转危为安
经过紧张有序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3天后,患者HR96次/分,RR16次/分,BP122/80mmHg,Sp02100%,血管活性药物停用,尿量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意识恢复良好,肌酐开始下降,感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按照计划转回外科普通病房继续专科治疗。
此患者的成功抢救与准确滴定式的液体复苏密切相关,而制定复苏方案以精确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与动态监测为前提。血流动力学是ICU病人诊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进展的不断加深,从原来关注的"补多少液",演变为更为精准的"需不需要补液?什么时候补液?补什么液?补多少?"和“需不需要负平衡?什么时候负平衡?负多少?”,在此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处核心地位。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ICU团队在朱耀文主任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学习及实践,在血流动力学领域认识不断探索,为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