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夫坐着骨折助行车还坚持给我调药,这样的好医生打着灯笼都难找!"说起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刘顺利,53岁的王先生红了眼眶。
在王先生的病房里,刘顺利熟练地将助行车滑到病床旁,右手握着血压计为他测量,左手快速记录数值:"王大哥,收缩压降到140了,咱们的疏肝解郁方见效了!"察觉到患者仍眉头紧锁,她立刻从助行车侧边口袋掏出情绪调节手册,半蹲在踏板上轻声安抚:"您试试这个呼吸训练法,配合中药调理,血压肯定能稳住。"这样温暖的诊疗场景,每天都在20多个病房里重复上演。
因肾上腺占位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头晕头痛的王先生,正是在刘顺利坐着骨折助行车的特殊诊疗下,血压逐步平稳,焦虑情绪也得到有效缓解。而这,不过是她带伤坚守岗位的日常写照。
三周前,一场意外导致刘顺利右腿骨折。面对医生要求卧床休养的建议,看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患者咨询,她毅然选择坐着骨折助行车重返岗位。每天清晨6点半,内分泌病房走廊总会出现这样的身影:刘顺利把助行车扶手当办公桌,灵活调整位置梳理工作,规划问诊时间、核对查房重点,即便膝盖绑着的冰袋还未融化,她也坚持完成准备工作。每一次借助助行车移动,都伴随着腿部的隐痛,但她始终面带微笑,认真询问每位患者的病情,细致观察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事们无不钦佩她的敬业。护士李春艳感慨:"刘医生每天早来晚走,受伤了还一心扑在患者身上。看她坐着助行车忙前忙后,我们既心疼又敬佩,但她总说患者更需要她。"
刘顺利用骨折助行车丈量医者初心,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成为患者心中的"医"靠。在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里像她这样默默坚守岗位的医生还有很多,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担当,为医疗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