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关于第二届“国医大师”推荐人选情况的公示

日期: 2014-04-01 来源:

    经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我市推荐的陈彤云、金世元、柴嵩岩、钱英等4位同志(按姓氏笔画排序)有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4417日。公示期间,有关问题可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教处反映。

    联系电话:刘娟  83970028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201441

陈彤云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陈彤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1921年12月生,1950年12月考取行医执照并参加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64年,1944年2月辅仁大学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13年12月被北京中医管理局评为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一、基本情况

    陈彤云教授先后师从父亲陈树人、公公哈锐川、秦伯未、任应秋、陈慎吾、宗维新、杨树谦、赵炳南等人。曾创办北京中医进修学校。196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中医皮外科临床工作。

    二、学术特色

    在临床中,陈彤云教授强调辨证论治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四诊合参,尤重舌诊,师古创新,灵活运用。中焦为枢,重视胃气。

    陈彤云教授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无瘀不成斑”的病因病机学说。并遵循中医理论,重视养生保健。开创内服中医特色制剂结合外用特色品牌制剂治疗损美性皮肤病等美容中医学科的先河,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三、传承与培养

    已建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其师承人员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已出版专著10余部。工作室有陈彤云已出师徒弟4名,正跟师1名,已毕业研究生6名,未毕业研究生3名。接受10名以上进修、研修人员,形成培养中医药传承人才的流动站。

    四、科研与成果

    1.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研究项目:北京市中医皮外科四大名医学术成就整理研究。

    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陈彤云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

    3.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成立“陈彤云名老中医工作室”。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陈彤云传承工作室”。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1993年由其组方研制的中药“祛斑增白面膜”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开发应用痤疮系列辅助医用护肤品,已申报系列产品头像公正及注册。

    五、论著与论文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燕山医话》,《常见皮肤病性病的中西医防治》,《脾胃论·刘涓子鬼遗方译注》,《陈彤云治疗痤疮经验》,《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华中医昆仑·陈彤云卷》,《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彤云》。

    发表论文:“玫瑰痤疮临床治疗”,“著名中医教育家、中医皮外科专家——哈玉民先生”,“健脾益气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脾胃学说在皮科病证中的应用”,“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从《黄帝内经》谈养生及美容”等。

    六、荣誉

    曾获北京市东城区妇女积极分子,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最佳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工作贡献奖,北京中医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委员贡献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杏林五杰”,北京中医药学会老中医药专家特别贡献奖,北京市“健康有为老寿星”,北京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授予“陈彤云名老中医工作室”市级优秀奖等。

    七、学会任职

    陈彤云教授曾任北京中医学校教务主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历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委,《北京中医》杂志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中医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理事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副会长、理事,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市鼓楼中医院技术顾问,北京中医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会顾问,北京中医医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专家委员会中医外科组委员,现代中医临床免疫研究所临床免疫学术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香港保健协会教授。

金世元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金世元,中共党员,主任药师,192612月生,19402月参加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74年,私塾学历。2008年获得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称号,第一、二、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传承博士后导师。主要事迹如下:

    金世元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少时攻读四书五经。1940年到北京复有药庄学徒,主要学习中药炮制、中药制剂、中药鉴定等传统中药技术。同年被选送到北京市公共卫生局主办的“北京市中药讲习所”, 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知识,师从中医名宿汪逢春、赵树屏等。1956年公私合营时,在北京市药材公司参加工作。195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北京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医师开业执照,但未弃药从医。1961年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从教30余年,培养了千余名中药学专业人才。

    经过70余年的学习实践,能医善药,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药调剂领域均颇有建树,形成了医药结合的独特学术思想,受到业界广泛好评。在中药鉴定方面。具备鉴别药材真、伪、优、劣的丰富经验,对道地药材的性状特征、产地、产季、产地加工、规格等更是见解独到;在中药炮制方面。对各类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技术要领,尤对北京市特色品种的炮制方法了如指掌。在中成药合理使用方面。对各类中成药的历史来源、处方组成、功效特点、合理应用等颇有建树。

    金世元同志著述颇丰,独立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其专著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第一版)、《药道致诚》两部书籍。主编《中药炮制学》(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统编教材)、《金世元中药传统鉴别经验》、《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第二版)、《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与临床应用》等。参编《中华本草》、《中药大全》、《中药材大辞典》等。

    在科研方面,根据自己多年临床治疗支气管炎的有效处方,研制开发出“射麻口服液”;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将著名成药“乌鸡白凤丸”剂改成口服液,均已被卫生部批准正式投入市场。

    在学术思想传承方面。1990年起先后被遴选为全国第一、二、五批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共带徒6名。2012年,与王永炎院士合作担任“医药圆融”导师,共收博士及博士后9人。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带博士后1人。

    金世元同志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献计献策,他撰写的“关于中成药组方和生产的几项建议”受到卫生部有关领导的重视和采纳,对于澄清中成药生产的混乱现象,提高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995年至1998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药局为贯彻国务院(53号)文件《整顿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精神,金世元同志被聘为中药鉴别专家,参与全国中药材市场整顿工作。

    金世元同志长期奋斗在中医药工作一线,成就突出,受到党和政府广泛认可。先后担任国家科技部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药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自学成才”标兵。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991年,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2003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终身理事,并获成就奖;200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获得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称号;2012年,因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工作成绩突出,获文化部授予的“传薪奖”。

柴嵩岩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柴嵩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1929年10月生,1950年考取中医师资格,从事中医药工作63年,1957年8月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13年12月被评为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1948年至1952年,拜师伤寒大家陈慎吾;1950年考取中医师资格;1952年至1957年,就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丙班——全国首届中医药专门研究人员班;1957年至1998年,就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妇科。

    柴嵩岩坚持临床工作63年,擅治女性闭经病。临证遵循中医学古训,尊重人与自然关系,强调因人、因地、应时、应个性化因素辨证;治则以顺应周期、调养阴血为特点,注重调整气机与恢复气化功能;组方灵活、选药广泛、性味平和、药少力专,在现代中医妇科界别具一格。1998年退休后至今,柴嵩岩仍坚持一周数诊不辍,年门诊量逾万人次。

    柴嵩岩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形成“柴嵩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知识体系”——以“柴嵩岩月经生理理论”、“肾之四最”理论学说、“二阳致病”理论学说、“妇人三论”理论学说为理论核心;以顺应周期规律、顾护阴血津液、用药轻柔以克刚、调整气化功能、补肺启肾为临证思辨特点;以舌诊、脉诊经验为特色认证技巧。这一知识体系,完整而自成逻辑,分别在女性月经生理理论、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医辨证思辨方法、舌诊脉诊认证技巧诸方面,充实、完善了现代中医妇科学理论,是对传统医学知识体系的创新。“柴嵩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知识体系”独具特色,已在北京地区及全国范围中医妇科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柴嵩岩注重医学领域科研课题的研究。以其为主要负责人研制开发的“制癌粉”、“柿叶去斑膏”、“温肾调经颗粒”、“菊蝶洁坤泡腾片”、“内异痛经颗粒”、“葆宫止血颗粒”等妇科用药,至今沿用于妇科临床。

    柴嵩岩在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二、三、四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生局第三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医局第二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药品监督局修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会妇科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杂志第二、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卫生技术系列(中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行业领导职务,对北京地区中医妇科行业的规划、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因贡献突出,1993年12月被国务院认定为有杰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12月被北京中医药学会授予“从事中医药工作60年特殊贡献奖”;2013年11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名师”;2013年12月被评选为北京市“首都国医名师”。

    柴嵩岩注重中医药经验的传承。1990年、2003年被评选为第一、三批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97年,2002年、2008年被评选为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被聘为第四批中医师承教育中医妇科学专业博士指导教师。20余年间,相继10位“柴嵩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知识体系”继承人学成结业。

    柴嵩岩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行医以“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为信条。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深,获得广泛社会赞誉,被业内赞誉为“杏林凤凰”。因治愈闭经、不孕症患者众多,被患者誉为“子孙奶奶”。

钱英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钱 英,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兼任博士生导师。19376月出生,19628月参加工作,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1962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学历、学士学位,201312月,被评为北京市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事迹如下:

    钱英教授熟读中医经典并师承于秦伯未、任应秋、刘渡舟等大家,后又长期师承姚正平、关幼波两位名老中医,博采众长,深得中医学之精髓。尤其在中医药治疗肝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见肝之病,其源在肾,亟当固肾”思想、力倡“体用同调”法是治疗肝病的中心环节、创立“截断逆挽法”作为治疗慢重肝的重要法则、提出治疗肝病必用和血之法等观点,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其临床疗效显著,在我国中医肝病学科拥有重要的地位。

    钱英教授作为关幼波教授学术继承人之一,1980年完成了“关幼波肝炎辩证论治电子计算机诊疗程序”科研课题,获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一等奖。1990年主持研制了治疗慢性病毒乙型肝炎系列中成药(3种),并通过国家新药审批,至今在全国应用疗效显著,该项目也获得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5年主持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研项目“软肝煎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抗肝纤维化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1999年获国务院“教育工作有突出贡献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钱英教授曾担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擅长治疗各类肝炎、肝硬化、肝癌前病变、肝衰竭、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2004-2006年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作为学术带头人兼名老中医师承指导教师,逐步形成了钱英教授中医肝病继承研究团队,建立了人才培养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2002年起作为第三、四、五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培养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丰富的带教经验,深受学生的好评,2012年被评为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第四批学术传承优秀指导老师;2012年起,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遴选并聘请成为北京市首届西学中高级研究班临床师承导师;201310起,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遴选并聘请为首届北京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研修班特聘教授。

    目前钱英教授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批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传承工作站的指导老师。北京中医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肝病重点学科的学术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审评委员会委员。主编《肝炎论治学》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乙型肝炎论治”等70多篇专业论文。钱老作为国家重大项目的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或重点中医药科技发展项目的审批,如从20085月起,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专—,负责对北京地区的重点研究室进行年度考核和指导建设工作,为现代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发展献计献策;1999年起,担任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药部分)》专家咨询小组专家和“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的编委会委员,负责第二部分(中成药:胁痛和肝胆系统疾病)的合理应用的审核及专题授课讲座任务(录像),为引导和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及中医药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出了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