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道,如武学修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的护理团队将中医技艺融入临床实践,以“手上功夫”祛邪扶正,用“脚下功夫”丈量责任,借“言心功夫”疗愈身心,在经脉间筑起坚实的健康屏障。他们以艾为火、以罐为器,让“一按一揉祛湿邪,一推一运通气血”的中医智慧,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隐形守护者”。
手上功夫:指尖的“热力”与“巧劲”
走进中医护理门诊,艾香袅袅萦绕,火罐轻旋起落,刮痧板如蝶舞于脊背。这里的护士们每日与患者经脉“对话”,进行数小时的拔罐、刮痧、移罐操作,指尖早已练就“精准控力”的绝活——艾炷悬灸时,她们精准把握火候,让温热直抵穴位却不灼肤;火罐吸附时,力度拿捏恰到好处,既能祛湿散邪,又能减轻患者不适感。
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感叹:“护士的手就像会‘读心术’,每次刮痧后,后背的酸胀感都能减轻大半!”自2022年中医护理门诊成立以来,已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超10万人次,艾灸、拔罐等项目成为疼痛管理、慢性病调理的“王牌疗法”。
脚上功夫:病房里的“疾行”与“驻足”
在外科、重症监护室、脑病科等科室,护士站到病房的走廊就是“战场”。“3床呼叫!”“5床需要启罐!”此起彼伏的呼唤声中,很多责任护士步履匆匆,日均步数超3万步。她们的“脚上功夫”不仅体现在快速响应——平均每3分钟就能赶到患者身边,更在于精准把控每个护理节点。
术后感染患者因高热情绪崩溃,护士张久敏连续几日守在床边,每小时监测体温、调整冰敷方案,最终帮助患者体温恢复平稳。她说:“护士的脚步声就是患者的‘定心丸’,快一步,就能多一分康复的希望。”
嘴上功夫:话语的“温度”与“力量”
“别担心,这个疗法见效慢,但能治本。”在病房里,多数护士日均与患者交谈超2小时,话题从病情延伸到生活琐事,涵盖心理疏导与康复指导。她们用温暖的话语打开患者心结,用专业的讲解增强患者信心,“话疗”成为中医护理不可或缺的“隐形疗效”。护理部主任冯月表示:“护士的话是‘药引子’,能激发患者的求生意志。”
眼里功夫:洞察的“敏锐”与“远见”
“患者夜间盗汗,艾灸时间缩短至15分钟。”护理查房时,护士们凭借“火眼金睛”,捕捉患者面色、体征的细微变化,动态优化护理方案。一位慢性肾病患者因水肿反复入院,内分泌科护士长李佳发现其饮食盐分超标,立即联合营养科制定低盐食谱,并增加足三里穴位按摩频次。两周后,患者水肿消退,肾功能指标显著改善。李佳说:“中医护理的‘眼里功夫’,就是将‘治未病’理念融入日常护理。”
一招一式藏功夫,一针一罐见仁心。在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护理人用双手的温度、脚步的力度、话语的深度、洞察的精度和传承的高度,书写着新时代中医护理的“功夫传奇”。向中医礼赞,向这群“经脉间的守护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