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政务公开 > 中医药新闻

巡医千里路 丹心暖高原——北京中医医院“国家中医巡回医疗队”援青纪实

日期: 2025-10-20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

为进一步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署要求,迅速成立“国家中医巡回医疗队”。

医疗队由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杨国旺带队,成员涵盖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运管处等职能部门及消化科、老年病科、皮肤科、肛肠科、心身医学科、治未病科、超声科等临床科室的11名专家。9月5日,医疗队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开展为期近一月的巡回诊疗工作。

基层巡诊 跨越语言屏障的医患情

医疗队初上高原便迅速投入工作。9月6日,首场义诊在德令哈市中医院拉开帷幕。义诊现场,德令哈市区及周边群众纷纷赶来寻医问药,部分蒙古族、藏族老人因不会讲普通话,专家们或通过手势比划,或在身旁患者的协助下完成沟通。当日上午两个多小时的义诊中,医疗队共接诊就诊、咨询群众近200人次。

图片9.jpg

9月12日到14日,国家巡回医疗队先后走进柯鲁柯镇卫生院、尕海镇卫生院及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开展巡回义诊工作。活动期间,专家们通过开设中医内科、外科、消化科、呼吸科及皮肤科等多个诊区,运用“望闻问切”为基层群众精准辨证,重点针对颈肩腰腿痛、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累计接诊患者1000余人,开具中药处方570余张,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专家难”的问题。

此次义诊不仅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也为各基层卫生机构带去了实用的技术指导,显著提升了其中医服务能力与整体医疗水平,获得广泛好评。

基层帮扶 全面提升高原医疗水平

9月6日起,北京中医医院“国家中医巡回医疗队”全面进驻德令哈市中医院,各科室专家结合当地需求精准发力,留下了诸多暖心故事。

治未病科主治医师江志峰深耕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的优势理念,针对内、外、妇、儿等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不仅开展细致的生活与用药指导,更辅以中药调理助力康复。

老年科副主任医师李然是诊区里的“大忙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心肺疾病患者基数大,他除了每日坐诊,还利用门诊间隙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午休时间更不忘前往病房查房带教,将诊疗经验倾囊相授。

肛肠科副主任医师周仲伍凭借中西医结合优势,为数名患者成功实施难治性痔疮根治手术。术后预后效果远超预期,患者次日便能正常工作且无明显疼痛,对医疗队的技术赞不绝口。

超声科主治医师包晶晶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检查时手法轻柔细致,最大限度减轻患者不适,更以高超诊断水平精准捕捉病灶,为诊疗准确性筑牢根基。此外,她主动扛起基层带教重任,在德令哈市中医院超声科开展“手把手”临床教学,围绕颈动脉、甲状腺、乳腺、下肢血管等关键部位的检查规范与质控要点,通过实操示范、案例讲解等方式,强化科室医务人员的标准化操作意识,真正将先进技术与诊断经验留在基层,有效推动当地超声诊断水平整体提升。

消化科主任医师吴兵关注到当地胆囊结石高发的特点,主动协助德令哈市中医院开设胆囊结石专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结石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刘恒嘉则敏锐发现,高原地区睡眠障碍患者众多,且多数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而当地精神心理诊治资源匮乏,民众常需远赴西宁或其他省份求医。为此,刘恒嘉采用中药结合针灸的方式为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诊治,短期内便有效改善了患者症状;针对青少年及成人抑郁患者,还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导并辅以心理支持,既取得良好疗效,更向患者传递了医疗温暖。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刘荣奇的义诊诊台前总是排起长队,他细心查看患者皮肤病损,耐心交代用药及护理要点。

随后调派的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姜希在抵达后休整一天,便赶赴柯鲁柯镇、尕海镇义诊,诠释了宽街人“仁术勤和”的情怀。义诊之余,姜希还借助互联网门诊指导患者远程复诊、购药,破解了专家撤离后患者复诊调药难题。

与此同时,李然与刘恒嘉还走进德令哈市“巴音大讲堂”,分别以“轻松减压调心身,缓解亚健康”“读懂身体信号,远离焦虑抑郁”为主题开展讲座。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中医药在干部保健、治未病领域的作用,帮助基层干部及援青专家缓解情绪压力,为其以更饱满的热情建设美丽青海注入动力。

医疗管理 授之以渔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医疗队的帮扶不止于临床,更深入管理与规范层面——入驻后不仅显著提升了德令哈市中医院的门诊量与医疗水平,更带来医疗、运营、护理、药学领域的先进管理经验。

图片18.jpg

在青海省卫健委组织下,国家巡回医疗队举办青海省各级中医医院医疗管理培训班,为基层注入管理新动能。医务处副处长李楠作《现代医院管理—从理念转变到落地实施》专题讲座,引导管理者在坚守医疗质量的基础上,聚焦服务效率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人才科研创新与中医药文化传承;护理部主任护师刘书华从中医护理管理切入,强调基层护士“全能型选手”的定位,提出以安全质控为核心、以医患信任为纽带,同步开展健康宣教的护理工作思路;药学部副主任范峥通过系统点评中药饮片处方,精准指出用药问题并给出改进方案,为临床用药安全兜底;运营管理处副处长郝晋则以《“辨证施考”:激发中医医院内生动力的绩效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结合中医医院特性分享绩效管控经验,与参会管理者展开深度探讨。

此外,医疗队还下沉基层医院与社区,手把手协助梳理完善中医药诊疗规范、中药饮片管理制度、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等核心机制,通过强化标准化建设与安全管控,为当地中医药服务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前赴后继 尽显宽街人“仁术勤和”情怀

自2023年起,北京中医医院已连续三年组建“国家中医巡回医疗队”,将帮扶的足迹稳稳扎根于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中医院,用持续的坚守诠释着宽街人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医疗队再度踏上这片高原热土。初到德令哈,稀薄的空气便给队员们带来了“下马威”——不少人出现了轻度心慌、头晕等高原反应,身体的不适感扑面而来。但“仁心济世”的信念早已刻入每一位宽街人的骨髓,短暂休整、简单吸氧缓解后,队员们便压下身体的不适,第二天一早就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有条不紊地开启了新一轮巡回诊疗工作。诊室内,他们耐心询问患者病情,细致号脉辨证,结合当地多发病症制定个性化中医药诊疗方案;诊疗室外,他们主动对接德令哈市中医院的医护团队,把课堂搬到临床一线。

这支带着温度与专业的医疗队,始终聚焦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为德令哈地区的中医药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中医诊疗技术上,他们手把手传授针灸、推拿、中药炮制等特色技法,让先进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在特色人才培养上,通过病例讨论、专题讲座、跟师学习等多种形式,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中医队伍”;在重点专科建设上,精准对接内科、骨伤科、针灸科等群众需求迫切的领域,助力科室诊疗能力迈上新台阶;在中医医院管理上,分享成熟的运营模式与质控体系,推动医院规范化发展。

与此同时,医疗队积极推动区域医共体中医药服务同质化建设,让优质中医药资源突破地域限制,辐射更多乡镇村落。如今,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看病就医的满意度和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持续提升。这份跨越千里的帮扶情谊,不仅温暖了高原百姓的心,更赢得了基层医护工作者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成为宽街人“仁术勤和”情怀最生动的注脚。